高等教育是培养优质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优秀的品德[1-2]。明确的培养目标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即突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旨在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发现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促进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成功[3-4]。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该课程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还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医学微生物学”更凸显了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实验课程直接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及获得实验技能的任务,在疫情背景下对于医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近年来医源性感染的问题日渐严重,不但威胁到医护人员自身健康,而且是传染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医生不仅在医疗活动中扮演着治病救人的角色,同时也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对象,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的医护人员感染,医护人员大量携带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因此,对“医学微生物学”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相关课程,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扎实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非常必要。
面向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应对人类不断面临新发传染病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新挑战,我们依据学情分析结果,改造“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一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途径,彰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真正帮助学生达成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 把握学情动态1.1 学情分析方法学情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1) 在授课之前,应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对先导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微调教学目标;(2)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法、谈话法对学科认知、学习难点及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教学设计优化提供支撑;(3) 在学期末除对期末试卷进行分析之外,再通过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轮教学进行准备。学情分析贯穿课程始终,覆盖授课的整个过程。
1.2 学情分析结果课前学情分析结果包括:学生已经修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先导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但是缺乏免疫学和生理学的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大部分学生对此门课程有“期待”和“畏惧”两种情绪,既期待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病原体形态、结构及致病机理,特别是病原体所导致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又畏惧实验课上操作不当造成感染;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课堂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还有部分学生对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环节参与意识不强。
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学情分析结果分为有利学情和不利学情。统计近几年的学情分析结果,其中有利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方法接受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显著提高;不利学情包括: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较重,部分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方法较为抵触、感觉课堂与考核脱节,还有部分学生不适应全英文慕课等。针对不利学情,教师在授课环节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课程结束后,主要依据期末考核的数据统计分析和试卷讲评后的学生问卷调查进行学情分析,其中期末考核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常规分析,调查问卷主要根据学习效果、教学建议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3个方面设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掌握较好,能够运用课程所学自主建立某一微生物的完整知识结构,课程结束半年后仍然对课程学习的收获有所反馈,并渴望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尝试这种学习模式,说明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反映课程难度高、与教材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2 明确课程目标传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目标的设立过于笼统,课程定位不够明确,教师对于课程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同时学生不清晰本课程的作用,也不清楚对照毕业要求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能力。因此,我们基于“以学为中心”,综合考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融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后对临床医生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以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等一系列新政策,梳理确立了包含“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三个层次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目标。既为教师的授课计划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又让学生明确了应该收获的学习成果。
(1) 知识水平:掌握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及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
(2) 实践能力:训练及实践与医学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动手实验能力;运用所学能够分析、评价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医学现象;能够掌握生物安全操作,培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职业习惯;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知识系统的自我完善及终身学习能力。
(3) 职业素质: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学习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政治认同感;能够实现对病原体的态度“从无知无畏到少知皆畏,最终实现皆知不畏”的转化;面对传染病疫情具有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充满人文关怀。
3 教学改革举措3.1 应用翻转课堂提高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授课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效调动学生课外时间而节约课堂时间[5-6]。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录制了全英文慕课Medical Microbiology,第一批登录爱课程国际慕课平台,不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将课程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应用全英文慕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实行分部教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课前使用全英文慕课学习,课堂深入思考启发式问题或者进行案例分析;而对于英语基础、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首先接受双语的课堂学习,课后使用全英文慕课作为进阶学习,再依据课堂对案例的分析结果课后独立进行案例分析。不但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面临一定难度的挑战,而且通过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组建成参考知识库,运用信息化技术呈现给学生,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课程的广度。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制作了丰富的微课视频,最大程度地节约课程教学时间,解决了课程水平提升和内容增加的矛盾。课下,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易错步骤等内容,课上将主要精力放到实验操作及师生互动上来;课下学习案例完成讨论,课上进行案例分析讲评;课下利用微课视频通过电脑端、移动端学习虚拟仿真实验,课上结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